如何解决乳品厂管线微生物污染难题

2025-05-21 111

乳制品场污染.png

行业背景与挑战

  乳制品生产管线因长期接触乳脂、乳糖等营养物质,极易滋生微生物污染。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等耐高温、耐消毒剂的顽固菌群,结合生物膜的形成,成为乳品企业质量管控的核心痛点。传统清洗消毒工艺(如CIP/SIP)难以彻底清除生物膜,导致交叉污染风险高、产品变质频发,严重威胁食品安全与企业效益。

客户痛点分析

某知名乳企面临以下问题:

1. 芽孢杆菌污染:热加工环节后,蜡样芽胞杆菌残留于管道,导致产品腐败。 

2. 假单胞菌扩散:潮湿环境加速菌群繁殖,设备缝隙成为污染源头。 

3. 生物膜屏障:乳脂残留形成的生物膜保护细菌,常规清洗无法穿透。 

4. 复产周期长:传统消毒后48小时内菌群复燃,影响生产连续性。 

梵通生物定制化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挑战,梵通生物提供全流程技术方案,覆盖预处理、深度消毒、残留控制与效果验证:

1. 预处理阶段:高效剥离生物膜

物理+化学联合清洗:采用食品级酸/碱性清洗剂,结合湍流冲洗技术,清除管道内壁残留物,破坏生物膜结构。 

死角专项处理:对阀门、弯头等易残留区域进行脉冲式压力清洗,确保无卫生盲区。 

2. 自动化消毒工艺:汽化过氧化氢技术 

闭环穿透消毒:通过梵通专利设备,将汽化过氧化氢注入封闭管道系统,深入孔隙杀灭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等微生物,并瓦解生物膜保护层。 

无死角覆盖:技术可实现管道全覆盖,解决传统消毒盲区问题。 

3. 精准残留控制

多维度检测:采用pH检测、TOC分析、电导率监测等手段,确保清洗剂残留达标。 

过氧化氢残留控制:通过专业设备检测,将残留量严格控制在≤2ppm,保障产品安全性。 

4. 效果验证体系

微生物培养检测:消毒后关键位点(管道内壁、灌装口等)菌落总数≤10 CFU/mL。 

持续性监控:每周例行检测,杜绝生物膜再生,确保长期洁净。

 实施成果与客户收益

1. 微生物杀灭率:芽孢杆菌检出量从消毒前100 CFU/cm²降至未检出,假单胞菌彻底清除。

2. 复产效率提升60%:消毒至恢复生产仅需24小时,大幅减少停机损失。 

3. 长期稳定性保障:连续3个月监测显示,管道系统无生物膜再生迹象。 

4. 合规性超越行业标准:残留控制与卫生指标均符合国际食品安全法规要求。 

 

 选择梵通,为您的生产线筑起安全屏障!



上一篇:梵通生物药厂生物膜去除案例

下一篇:没有了!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135-0535

微信咨询
上海梵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