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消毒领域中,汽化过氧化氢与雾化过氧化氢是两种常见的空间消毒方法。虽然两者听起来十分相似,但它们在原理、杀菌效果、颗粒大小以及扩散性等方面有所区别,因此适用的场景也不尽相同。本文将探讨这两种技术各自的特性和优势,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壹
汽化与雾化区别
1、基本原理的不同
汽化过氧化氢:将35%的过氧化氢液体通过加热至110℃以上,使其转化为蒸汽形式,即气相过氧化氢,这种气态形式可以在空间中自由扩散。期间发生了相态的变化,由液态转为气态。
雾化过氧化氢:通过物理方式,如高压气体或超声波等技术,将过氧化氢液体雾化成微小的液滴,形成气溶胶进行空间消毒,期间没有发生相态的变化,还是属于液态。
2、颗粒大小及扩散性
汽化过氧化氢:由于是通过蒸发生成,其粒子是过氧化氢的分子,这使得其扩散性和覆盖范围更广,能更有效地到达狭小空间和不易触及的角落。
雾化过氧化氢:由于是通过物理方式雾化,其颗粒相对较大,雾滴粒径10um以上。虽然可以覆盖广泛区域,但在细小空间的渗透能力可能不如汽化过氧化氢。
两者最简易的判断就是汽化过氧化氢消毒时,肉眼看不到过氧化氢气体喷出来,而雾化过氧化氢明显的看到有雾滴喷出。
3、消毒液的浓度不同
汽化过氧化氢配套的过氧化氢消毒液浓度35%左右。
雾化过氧化氢配套的过氧化氢消毒液浓度<8%。
4、各自的优点
汽化过氧化氢:最大的优点是高效广谱杀菌能力,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或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杀灭对数值大于6.0,无残留、易降解,使用后可以迅速分解为水和氧气,对环境无害,适合于需要高洁净度环境的场所,如制药厂无菌制剂生产车间、生物实验室等。
雾化过氧化氢:操作简便,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对环境洁净度要求较低的大面积的空间快速消毒,如医院、学校、公共交通工具等。
贰
汽化过氧化氢灭菌在各国药典中的收录
1、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中国药典就在附录XVII灭菌法中正式定义了气体灭菌法,并将环氧乙烷灭菌法划归在该法项下,同时提及了气态过氧化氢、甲醛、臭氧等其他方法,并以常用的环氧乙烷气体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细化了其定义、增加了参数说明等。
2、美国药典
第42版美国药典对气体灭菌的定义进行了细化说明,认为以气体形式灭菌的操作为气体灭菌而以气液混合形式灭菌则为汽相灭菌,特别指出过氧化氢、过乙酸、多聚甲醛等属于汽相灭菌。
3、欧洲药典
第9版欧洲药典则以灭菌原理,即烷基化试剂和氧化试剂进行了介绍,将气化过氧化氢、过乙酸、多聚甲醛这些方法合并称为气体灭菌。
4、日本药典
第17版日本药局方涉及了环氧乙烷和过氧化氢,将这些方法合并称为气体灭菌。
总的来说,汽化过氧化氢与雾化过氧化氢各有千秋,在选择适当的消毒技术时,应考虑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通过了解这些信息,用户可以更加明智地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消毒方式,确保环境的安全与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