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氧化氢自19世纪初被发现具有消毒作用,但其汽态形式(VHP)的应用直至20世纪90年代末才逐步成熟。如今,汽化过氧化氢已成为一种高效、环保的灭菌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制药、食品加工及生物安全等领域。
VHP系列一
VHP技术发展历程
从实验室研究到全球标准化
技术萌芽与早期验证
1980年代末
英国Porton Down实验室(隶属英国国防部)开展气态H₂O₂灭菌的初步研究。
1991年
美国Steris公司(原American Sterilizer Company)推出首款商业化VHP®灭菌设备,专注于医疗器材与制药行业的低温灭菌。
技术推广与法规奠基
1993年
欧洲生物安全实验室引入VHP技术,用于P3级实验室的密闭空间净化。
1997年
美国环保署(EPA)将气态H₂O₂列为潜在消毒剂。
2001年
炭疽邮件恐怖事件推动VHP技术进入应急净化领域。美国布伦特伍德邮局等污染场所采用VHP处理,验证其对炭疽孢子的6-log杀灭率。
英国Porton Down实验室参与合作优化技术参数(浓度、湿度控制),奠定标准化基础。
2002年
EPA正式批准VHP为“紧急生物污染净化技术”,纳入生物安全应急体系。
美国《生物恐怖主义法案(2002)》通过,要求关键设施配备快速灭菌能力,VHP成为首选方案。
行业标准化与多领域拓展
2003年
英国卫生部发布《生物净化指南》,将VHP列为推荐技术。
全球首个P4实验室,法国让·梅里厄P4实验室(全球最高安全等级)采用VHP对埃博拉病毒实验舱灭菌,并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审计。
2004年
美国FDA发布《无菌工艺生产指南》,明确VHP适用于隔离器与洁净室的终末消毒,推动制药行业合规化应用。
2007年
NASA在航天飞机任务中首次将VHP设备送至国际空间站,测试其在微重力下的灭菌效率和操作安全性。
2008年
欧盟修订GMP附录1,将VHP纳入无菌药品生产环境的官方灭菌方法,要求验证生物指示剂(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的杀灭效果。
2010年
VHP技术被整合到空间站的日常清洁消毒流程中(如对生物实验室、空气循环系统的定期灭菌)。
技术创新与全球化标准
2022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ISO 22441:2022《汽态过氧化氢灭菌验证标准》,统一全球技术规范。
2024年1月8日
FDA将VHP归类为A类灭菌方法(Established Category A),认可其成熟性与可靠性。
结语
VHP技术的行业价值与未来展望
汽化过氧化氢(VHP)技术从实验室探索到产业化应用,彻底革新了生物安全与无菌生产领域。其核心优势在于高效性、无残留及材料兼容性,成功替代传统甲醛熏蒸等高风险方法。
作为消毒技术研发生产与服务的前沿企业,梵通生物持续深耕VHP技术创新,通过工艺优化与法规适配,为生物制药、医疗提供高效、可追溯的灭菌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屏障。未来,随着智能化设备与绿色灭菌技术的发展,VHP有望在碳中和目标下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可持续发展进程。